English

追求什么样的“富有”

●世纪风
2000-02-25 来源:光明日报 陈明福 我有话说

在摒弃了“穷光荣”的思想观念之后,追求“富有”是人们共同的心态。“富有”是个多义词,一般是指“拥有大量的财产”,又指“充分地具有”,后者的含义是意味深长的。

一定的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。但人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的。物质是“形”,是躯壳;精神是“神”,是灵魂。人们称某些只知吃喝玩乐、没有理想信念的人为酒囊饭袋、行尸走肉,就是说这些人只有物质的外形,没有精神的内涵。人真正的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,决不是单指物质的享受。雨果曾说:“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,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。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?动物生存,而人则生活。”

追求“富有”不能仅在物质方面,在解决了物质上的温饱之后,追求精神富有显得更为重要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,不少人往往“单一”和“失衡”。略举二例:家里“藏金藏玉不藏书”,装修得富丽堂皇,却没有一个书柜。爱好无聊度日,欣赏低级趣味,就是对高雅文化和看书学习不感兴趣。

我们提倡物质和精神同步富有,甚至在物质还不够富有时,安于清贫,追求精神富有,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精神文化素质高的表现。日本是个富有国家,日本人中野孝次写了本《清贫思想》,反复强调在当今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,面对人们的百无聊赖和暴殄天物,唯有重新捡回清贫这一早已失落的草帽,文明才能延续。凡是精神素质高的富人都讲究节俭。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老板比尔·盖茨,常穿着百姓的衣服走在街上;华尔街金融大亨乔治·索罗什过着简朴的生活。至于陈嘉庚、李嘉诚、包玉刚等人,他们办公益事业不惜巨资,而个人和家庭生活却“抠”得很,这些已为人们所周知。

甘于清贫、追求精神富有这种知足常乐的古朴思想在中国是早就有的。颜回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”,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”,曹雪芹“蓬牖茅椽,绳床瓦灶”,都颇见高致。还有《菜根谭》、《小窗幽记》等以警语传世,远播海外。可惜我们有些人不视为“家珍”,而当作“敝履”,认为早已过时,不值一提了。

社会主义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,不论国家和个人都应该是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富有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:“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,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。”作为共产党员、革命干部,更应该做精神的富有者,而不应沉缅于物质享受而丧失理想信念和革命斗志。巴尔扎克说:“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,无过于学习了。”愿大讲读书学习,提高文化素质,提倡健康消费,追求精神富有成为社会转型时期崭新的风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